1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
江南造船廠現已改制為江南造船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江南造船),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現代化造船企業,現有員工2萬人,黨員1785人,公司黨委下設二級基層黨組織40個。
江南造船前身是創建于清同治四年(即1865年)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,20世紀50年代初改名為江南造船廠,1998年改為公司制企業。2008年6月,因世博會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,江南造船從黃浦江畔整體搬遷到長興島。
作為“中國第一廠”,江南造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滄桑,歷久彌堅、長盛不衰,創造了上百個中國第一,被譽為民族工業和軍事工業的發祥地、產業工人的搖籃、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的播火地、改革開放的先驅。
經過資產重組整合,江南造船目前占地面積517萬平方米,岸線總長3561米,共分三個生產區域,能夠滿足海軍各系列艦船的建造需要,還能夠建造全系列液化氣船、超大型集裝箱船以及公務船、科考船、破冰船等特種船舶。
2012年,江南造船率先轉型,在船舶市場低迷的情況下,實現了逆勢騰飛,于2015年成功實現了成為中國第一軍工造船企業的目標。2016年12月,江南造船成立江南研究院,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。目前,江南造船正努力成為船舶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、傳統制造業的顛覆者。
江南造船還擁有江南管業、江南房產、江南技校、江南醫院、江南傳媒等數家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
2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地圖
江南造船廠現已改制為江南造船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江南造船),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現代化造船企業,現有員工2萬人,黨員1785人,公司黨委下設二級基層黨組織40個。
江南造船前身是創建于清同治四年(即1865年)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,20世紀50年代初改名為江南造船廠,1998年改為公司制企業。2008年6月,因世博會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,江南造船從黃浦江畔整體搬遷江南造船目前占地面積517萬平方米,岸線總長3561米,共分三個生產區域,能夠滿足海軍各系列艦船的建造需要,還能夠建造全系列液化氣船、超大型集裝箱船以及公務船、科考船、破冰船等特種船舶。
江南造船還擁有江南管業、江南房產、江南技校、江南醫院、江南傳媒等數家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
3. 李鴻章江南造船廠在哪里
同治二年(1863年),李鴻章雇用英國人馬格里會同直隸州知州劉佐禹,首先在松江創辦了一個洋炮局,此后,又命韓殿甲、丁日昌在上海創辦了兩個洋炮局,合稱“上海炸彈三局”。同治三年(1864年),松江局遷到蘇州,改為蘇州機器局。
同治四年(1865年),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,鑒于原設三局設備不全,在曾國藩支持下,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,與韓殿甲、丁日昌的兩局合并,擴建為江南制造局(今上海江南造船廠)。與此同時,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,擴建為金陵機器局(今南京晨光機器廠)。同治九年(1870年),調任直隸總督,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,并擴大生產規模。于是,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,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(另一個是左宗棠、沈葆楨創辦的福州船政局),已如他自己所言“練兵以制器為先”。
同治十一年(1872年)底,他首創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——輪船招商局?,F任朱其昂為總辦,后以唐廷樞為總辦,徐潤、朱其昂、盛宣懷為會辦。由此奠定了“官督商辦”政策的基調。其后,在整個七八十年代,李鴻章先后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(1875年)、江西興國煤礦(1876年)、湖北廣濟煤礦(1876年)、開平礦務局(1877年)、上海機器織布局(1878年)、山東嶧縣煤礦(1880年)、天津電報總局(1880年)、唐胥鐵路(1881年)、上海電報總局(1884年)、津沽鐵路(1887年)、漠河金礦(1887年)、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(1887年)、上海華盛紡織總廠(1894年)等一系列民用企業,涉及礦業、鐵路、紡織、電信等各行各業。在經營方針上,也逐漸由官督商辦轉向官商合辦,從客觀上促進了近代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。
4. 清朝江南造船廠在哪里
江南造船廠歷史悠久,前身是清朝時期的江南制造局。
如今長興島造船基地規模也是國內最大,設備及生產能力也屬一流。5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造的
不是張之洞創辦的,是李鴻章和曾國藩共同創辦起來的。
1862年,李鴻章率淮軍進駐上海以后,為了和兵力眾多的太平軍抗衡,于是大量從西方購買武器,武裝淮軍。裝備了洋槍、洋炮以后的淮軍確實戰斗力大為加強。但是由于此時李鴻章還沒有可靠穩定的外購途徑,因此購買的西式武器不僅價格高昂,而且時常買不到。
為了解決這一困境,讓李鴻章有了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的想法,考慮自己開辦兵工廠仿造西式武器。1863年,在常勝軍任職的英國人馬格里投入淮軍,擔任炮隊教習一職。為了吸引李鴻章的注意,馬格里向李鴻章建議自造彈藥,以降低成本,并利用軍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顆炮彈,以證明這一計劃的可行性。
馬格里的建議正好和李鴻章的想法不謀而合,所以李鴻章馬上命他招募工匠,開始生產彈藥。并命參將韓殿甲和候補知縣丁日昌也分別開設兵工廠,模仿馬格里生產淮軍所需的彈藥。
李鴻章攻克蘇州以后,馬格里的兵工廠隨之遷移到蘇州,改名為蘇州洋炮局,后又搬遷到南京,成為了后來有名的金陵制造局,而此時的李鴻章已經不再滿足于只制造彈藥,有心仿造西式槍炮,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尋訪合適的洋人工廠,加以收購,以便擴大生產規模。
1865年,丁日昌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目標,那就是旗記鐵廠。旗記鐵廠是美國人科爾所創立,具有修造船只、制造大炮、槍支的能力。因為旗記鐵廠開設在虹口租界內,周圍居民對于身邊有這么一家兵工廠極為不滿,科爾為了避免麻煩,有意出售。
就這么最終李鴻章花了4萬兩白銀,將旗記鐵廠買下,并將韓殿甲和丁日昌兩處兵工廠的人員、設備一起并入,改名為江南機器制造總局,由丁日昌進行管理。
而在1865年年底,奉曾國藩之命去歐美采辦機器設備的容閎返回國內。曾國藩見李鴻章擴大軍工生產需要設備,就將機器都撥給了江南制造局,這么一來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。
到了1866年,李鴻章受命率淮軍北上征討捻軍,曾國藩回來繼續擔任兩江總督一職,江南制造局也轉歸他管轄。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發展,1867年曾國藩將其遷移到了高昌廟,并大肆擴建,擴建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很快成了國內最大的軍工廠之一。
江南制造局早期主要是為淮軍生產武器、彈藥。而曾國藩一直對于西洋輪船頗有興趣。早在1863年,他就在安慶內軍械所試造過蒸汽輪船,可惜不是很成功。此時隨著江南制造局生產能力的增加,已經有余力建造輪船,所以曾國藩在1867年上奏朝廷,申請讓江南制造局建造輪船。
旗記鐵廠原本的主要業務就是修造船只,因此這一次試造非常成功,1868年年7月27日,中國第一艘蒸汽軍艦在制造局下水,曾國藩將其取名為“恬吉”號(后改名“惠吉”號)。此后江南制造局又陸續建造了“操江”、“測海”、“海安”、“馭遠”、“金甌”、“保民”等艦,成為國內僅次于福州船政局的第二大近代造船廠。
6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造船
江南造船廠位于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。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地處長江口長興島,占地面積約580萬平方米,岸線長度約為3800米,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四座大塢、17座舾裝碼頭,規劃綱領為民用船舶年造船能力450萬噸,是國內規模最大、設施最先進、生產品種最為廣泛的現代化造船基地。
7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 原址
江南織造總局是李鴻章創立的。
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簡稱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總局,又稱作上海機器局,是清朝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近代軍事工業生產機構,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,是清政府洋務派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。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早期廠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。為江南造船廠的前身,同時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軍火工廠。
8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?
央企和國企并不是并列的概念,所謂央企就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,是國企的一種,與央企對應的概念是地方國有企業。國企是個大概念,央企是個小概念。凡央企都是國企,但國企不一定是央企。江南造船廠在1996年就改制為江南造船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了,現隸屬于中國船舶工業集團。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是中央所屬的軍工類國有企業,地地道道的央企,江南造船廠也應視為央企的性質。是央企那當然也是國企。
9. 江南造船廠在哪里視頻
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大船重工位于遼寧大連,隸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,其前身為1898年建立的中東鐵路公司造船工場,擁有千噸級、萬噸級、3-10萬噸級直至三十 萬噸級各級船舶專用建造設施。建國以來共建造了44個型號、820艘艦船,包括051驅逐艦,遼寧號航母,在建有001A航母。作為我國第一艘航母的建造 企業,排名第1無可爭議。